“小木耳,大產業!”如何讓“小”變“大”變“強”?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用菌中心李鳴雷教授團隊在真菌學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Fungi發表的研究成果解答了這一問題。該研究首次完成秦嶺兩株野生木耳染色體級基因組圖譜繪制,不僅填補了秦嶺木耳基因組研究空白,揭示了木耳進化奧秘,更挖掘出強大的保健功能基因打開了產業升級新空間。柞水縣位于秦嶺南麓腹地,林木資源豐富,木耳、香菇等栽培歷史悠久。李
2025年6月13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究院)選育的香菇新品種“中菌小香蕈1號”通過云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組鑒定,成為我國首個通過鑒定的小香蕈新品種。小香蕈(Lentinula edodes)隸屬于類臍菇科(Omphalotaceae)香菇屬(Lentinula),是形態、口感與風味都與野生香菇極為相似香菇栽培新品種。小香蕈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香味濃郁
近日,由我院牽頭起草的《香菇綠色生產技術規程》(DB31/T1588-2025)上海市地方標準正式發布,并將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的頒布,填補了香菇綠色生產在地方層面的標準空白,對推動香菇產業規范化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香菇綠色生產技術規程》在制定過程中,廣泛征求了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以及相關部門的意見,歷經多次修改完善,確保了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該標準規定
據我國海關統計,前4個月,我國食用菌及制品累計出口6.3億美元,同比增長7.5%;出口數量為19.80萬噸,同比增長15.1%。市場方面,前4個月,我國食用菌及制品出口額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分別為越南、泰國、日本、馬來西亞、韓國、俄羅斯、中國香港、意大利、美國、印度尼西亞,合計占我國該產品出口額的70.3%。前4個月,越南是我國食用菌及制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場,出口額為1.1億美元,同比增長0.4%。
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食用菌產業現已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國內外經濟和貿易形勢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如何在大發展的前提下應對當前特殊的歷史時期,是我們中國蘑菇人共同關心的問題。在當前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和特殊經濟形勢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首先,我們應當深入理解黨中央和國家對食用菌產業的指導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以及動物植
近日,上海璞然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繼續圍繞菌絲體皮革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重點推進菌物種質資源庫擴建、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發迭代及菌絲體皮革聯合研究院建設,共同推動生物基材料在時尚、汽車、家居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助力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聚焦合成生物賽道,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每年都會發布合成生物技術及相應的應用產品,2
在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大球蓋菇作為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的珍稀菌類,正憑借其豐富營養與鮮美口感,成為市場上備受矚目的“潛力股”。大球蓋菇,學名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別名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色球蓋菇,在市場上常被稱為“赤松茸”。其不僅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營養成分,還具備獨特風味,是食藥用菌領域極具開發潛力的優質品種。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大球蓋菇堪稱“全能選手”。它適
2025年6月3日至5日,由中國中藥協會靈芝專業委員會主辦、冠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中藥協會靈芝專業委員會2025年會暨政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靈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山東冠縣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靈芝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軍、業界代表等參加會議,共筑誠信體系,深化協同創新,共繪發展新圖。 中國中藥協會常務副會長吳憲、中國中藥協會靈芝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林志彬、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聊
版權所有 2021 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15476號
本網站所有產品的創意策劃及內容的審核發布均由江蘇星天下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全權負責。
本網站產品圖片或內容僅供參考,請以產品實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