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正值習總書記提出“小木耳大產業”五周年之際,由吉林農業大學牽頭,聯合國家及地方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柞水縣科技特派團共同舉辦的“小木耳大產業”研討會暨“4·20食用菌日”倡議推進會在柞水縣隆重舉行。來自吉林農業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菌物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擘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吉林農業大學帶頭發起倡議,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攻關團隊在云南發現了四個真菌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哀牢綠杯菌、版納綠杯菌、老君綠杯菌和玉龍綠杯菌。該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國綠杯菌屬的物種多樣性,也為真菌分類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形態與分子數據支持。云南是全球真菌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野生菌家族中,綠杯菌因具有漂亮的藍綠色,形似杯子或盤子而十分獨特,被稱為“具有藝術細胞”的真菌。綠杯菌屬是一個世界分布屬,目前全球
李玉院士在2025食用菌全產業鏈(廈門)創新博覽會上的講話(2025年4月14日)在經歷了十四屆漳州蘑菇節之后,我們再次在廈門相聚。可以說,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平臺、這個風向標、這個展會。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食用菌產業現已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國內外經濟和貿易形勢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如何在大發展的前提下應對當前特殊的歷史時期,是我們中國蘑菇人,特別是
2025年4月14日上午9:50,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福建省食用菌學會、福建省食用菌行業協會、福建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食藥用菌區域品牌價值發布會”在廈門佰翔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李玉院士、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徐小虎、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黃晨陽等百余位行業代表共同見證榜單揭曉。
云南到底有多少野生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團隊歷時近兩年,對高黎貢山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植被類型下的大型真菌開展了系統的野外考察和標本采集工作,在研究9400多份標本基礎上,該團隊發表了21個新種、1個中國新記錄種和1個云南省新記錄種。相關成果刊載在《真菌學》等主流期刊上。此次楊祝良研究員團隊在高黎貢山發現的部分真菌新種。(a)黃蓋薩氏絲膜菌;(b)淡紫薩氏絲膜菌;(c)污蓋薩氏絲膜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2024至2025年度首批白靈菇品種選育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科研人員從250余個野生種質中篩選出30余個具有優良農藝性狀的核心種質資源。在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的出菇室里,站長賈培松和團隊成員忙于白靈菇的農藝性狀鑒定工作,每個取樣子實體需編號、拍照、留檔,再按照《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白靈
近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究院)選育的食用菌新品種“中菌果味菇1號”通過云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組鑒定,成為我國首個通過省級鑒定的果味菇工廠化栽培新品種。果味菇(Rhodotus palmatus)又名網蓋紅褶傘、掌狀玫耳等,因其菌蓋粉色至橙紅色、被有網狀紋路,生長期散發濃郁果香味而得名,目前野生資源僅在我國吉林、云南地區有發現。“中菌果味菇1號”富含18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用菌團隊在農林科學類權威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中科院大類一區,IF=5.6)在線發表了題為“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雙孢菇Polysaccharides”的綜述文章(h
版權所有 2021 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15476號
本網站所有產品的創意策劃及內容的審核發布均由江蘇星天下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全權負責。
本網站產品圖片或內容僅供參考,請以產品實物為準。